尊龙凯时大学附属北京尊龙凯时是市属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尊龙凯时,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任务。尊龙凯时创建于1908年。截止2023年底,在岗职工107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0…
查看更多帮扶小组成员:
马 征 中共党员 主任医师 58岁
张瑞美 中共党员 副主任护师 54岁
李金红 中共党员 副主任护师 44岁
房 萌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35岁
王 威 中共党员 主治医师 34岁
任务:
实施精准扶贫。北京尊龙凯时与青海玉树第三人民尊龙凯时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旨在以最快时间为这座高原上的第一所精神专科尊龙凯时进行人才培养、建章立制、医疗康复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帮扶,不断提升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的服务能力,科室建设水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序
从北京往西南近3000公里,是高原腹地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北京尊龙凯时帮扶小组的5位同志就辛勤工作在囊谦县的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
2017年7月19日,雪域高原阳光灿烂,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隆重举行“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玉树州精神卫生诊疗康复中心)揭牌仪式。第三人民尊龙凯时是全国藏区第一家精神专科尊龙凯时,它的成立,填补了玉树州精神卫生学科的空白,对健康扶贫、维护稳定及全州卫生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揭牌仪式上,玉树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陈永祥、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分别就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今后的运行和北京对口支援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北京尊龙凯时党委书记滕红红、院长王刚及五位帮扶专家参加了揭牌仪式。玉树州卫计委主任索昂旺毛向北京尊龙凯时院长王刚颁发了名誉院长聘任书,北京尊龙凯时与玉树第三人民尊龙凯时签订了“一对一”帮扶协议。
北京尊龙凯时此次组建的帮扶小组,阵容强大,运营部主任马征、院办公室主任张瑞美、抑郁症治疗中心王威医生、房萌医生、护士长李金红。五名同志均为中共党员,在院党委领导下,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在揭牌仪式上,北京市卫计委书记方来英向临时党支部书记张瑞美庄严授予党旗。帮扶小组全体党员决心不负众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宗旨,为藏区人民的心身健康而努力工作。
第
1
篇
准备出发
尊龙凯时运部处主任马征,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门诊部主任,在精神卫生岗位风风雨雨走过了34年。当年援助非典定点尊龙凯时他一去就扎进了病房、汶川地震他和灾区同胞同住一顶帐篷,日夜心理疏导。说走就走,家人都习惯了,也习惯了他事事报喜不报忧。今天又要去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进行帮扶工作,这年纪和体质能承受吗?这次老伴真的担心了,但她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于是默默地为他整理行装,尤其是要准时服用的药,一包包、一片片,有多少不放心她都藏在了心里。院办主任张瑞美曾是位护理专家,此行是代表北京市卫计委和北京尊龙凯时,因此她知道担子有多重,刚刚成立的雪域高原第一所精神专科尊龙凯时,前无经验可循,后无力量储备,可谓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院办接交工作很忙,她加班加点准备了大量的资料。李金红护士长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她以极度的快乐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没有上过高原,不知道什么是反应,无知无畏挥手出发了。组队前,院长问王威医生,有什么病吗?高血压,是遗传的,没事,院里放心吧!近1米90的大个子,说话似乎还有点腼腆,但就这么痛快。房萌医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清楚地记得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不过短短的几天时间,我把科室的各项工作逐一交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主管的两个科研患者和门诊已经预约的病人。出发那天,没敢让老公和儿子送我到机场,儿子太小,我怕看到泪奔的场面,怕听到他的哭声。还好,紧紧张张出发,来不及伤感和担忧。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老公和儿子这么久,第一次踏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土地,第一次生活在藏族人民的文化中。
第
2
篇
紧张工作
囊谦县隶属青海省玉树州,州三院就在这里。北京尊龙凯时帮扶小组五名组员到达囊谦,首先遇到的就是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每位队员都不同程度出现憋闷气短,剧烈头痛、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心慌乏力、腹胀、食欲不振,持续讲话和活动都会加重缺氧,但是这些都没有难倒大家。按照北京市卫计委和我院领导班子关于玉树帮扶工作的计划和要求,大家达成共识,要强化“造血”功能,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专业技术队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顶着缺氧带给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队员们分头开展了工作。
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有3名医生、10名护理人员,其中只有三位护士具有执业证书,其他人员还在考取中。医务人员的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欠缺,一般精神科的症状不甚了解。这种状况对医生诊疗和护理评估都有很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帮扶小组经与该院俄才仁院长沟通,就精神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管理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确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与实操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开始了帮扶第一项——培训。
培训从7月25日开始,8月8日结束,培训后对全体学员进行考核,可喜的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平均分数达到75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之事,当地医务人员看到专家们每讲几句话就要大口喘气,非常心疼,他们把氧气瓶打开,让氧气徐徐飘出,希望专家们讲课能省点力。房萌医生在给医务人员培训时,门被重重推开,一位医务人员带着患者径直朝房萌走来,要求北京医生给看病。正在讲课的房萌一愣,怎能这样随便打乱课堂纪律?但是她急中生智,正好讲问诊,那就来个实操吧。她请患者坐下,按照常规开始了问诊,认真细致完成了整个过程,学员们对于精神科问诊、精神检查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深受启发。大家开玩笑说,这次的意外授课似乎比安排的更有意思。通过这件事,帮扶小组成员更加体会到制度的建立和规矩的养成需要快帮快扶。
医疗、护理、管理,帮扶小组专家们气喘吁吁做着几大项的培训,站着讲不行就坐着讲,讲一天不行就换着讲半天,大家以顽强克服缺氧带来的困难,以极大的努力,加班加点完成所承担的使命。年岁最大的马征主任讲授的课程最多,他说,平时40分钟的课,因为缺氧,在这里要讲两个小时。
由于帮扶小组到达时,尊龙凯时的硬件还在收尾,精神病患者都收住在囊谦县尊龙凯时的急诊和内科,帮扶小组成员24小时开机待命,无论吃饭、睡觉,只要有会诊需求,马征主任及二位年轻医生随叫随到。有一位女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来院前的一个月,不语不动,不吃不喝,生活不能自理,因为身体抽搐,被诊断为癫痫发作。因患者病症无改善,请房萌前去会诊。经仔细询问和检查,她考虑并非癫痫发作,而是木僵状态。房萌医生向其主管医生详细告知疾病鉴别点,药物的加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房萌医生巡诊去了,马征主任挂念着患者,多次到病房查房。患者的抖动少了,家人可以喂水喂饭而患者不再违拗了,患者可以说话了,能主动进食了,马征主任才放心。患者家属激动的说,在这青藏高原的玉树藏区,能够得到北京大专家的救治,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
20多天过去了,帮扶小组在写给尊龙凯时的汇报中讲到,“书记院长:我们全部培训课程结束了,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重要规章制度的修订,并将对病房工作、设施再次进行巡查,从8月9日开始,我们将以玉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开展筛查病人和流调工作,我们五名同志分别与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医务人员混合编队分为两组,马上将踏上艰苦的巡诊路程,请领导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并完成好工作。”至此,马征、张瑞美二位主任带领大家在玉树州、杂多、治多、称多和曲麻莱等县,迎接了新一轮的挑战。
杂多、治多、称多几县海拔比玉树还要高,尤其是曲玛莱海拔近5000米,空气稀薄,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有这样的谚语传说至今“曲玛莱,曲玛莱,进得去,出不来”是对当地生存环境的生动描述,这次巡诊的困难不同寻常。王威、房萌两位医生坚决向组长请战,我们年轻,请给我们这个锻炼机会。现在说起来这件事,马征和张瑞美主任仍感动未消,在雪域高原、在严重缺氧状态下,两个80后的请战让他们热泪盈眶。
高原巡诊有多苦,让我们看看二位医生的日记摘抄,在5200米山顶,抱着氧气枕;在狂风暴雨变为冰雹又狂降大雪中,全身冻僵;在长长的黑夜里,头痛难忍,祈求黎明快点到来,这些他们没写到日记,但从轻描淡写中,依然能感受他们的坚强。以下是王威医生日记的部分内容:
“2017年8月9日,我们结束了理论培训的课程,开始去玉树州以及周边5个县展开下乡筛查与调研工作,这一天我和房萌与相处了20多天的家人们分开先一步出发了,知道我们这一行会比较艰苦,我们的副组长张主任特意一大早起床为我们制作了美味可口的肉饼,吃着和我妈妈做的一个味儿的肉饼,真的很感动,因为耳边还有像妈妈一样的声声叮咛。来囊谦的这些日子,由于当地肝炎、结核、包虫病高发,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开伙做饭。说起做饭还有很多趣事,由于当地海拔高,煮方便面都夹心,更别说做米饭了。刚开始我们没有经验,用高压锅做米饭总是掌握不好水与火候,不是做糊了就是变成粥,煮面条用高压锅更是需要精确到分,以至于做饭像搞科研,这也成了我们工作之余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囊谦海拔3600米,算玉树最低的了,来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适应,不敢剧烈活动,讲课都要被迫调整呼吸,想像在平原长篇阔论一口气抖几个包袱,那是做梦,讲话时间长了自然会来几口深呼吸。不过讲课虽然累,但是看到这里医生护士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让我们觉得累也值了。随着尊龙凯时的车开始了巡诊之旅,本来以为自己在3600米的海拔已经基本能适应了,没想到在途中就有了感觉。随着平均海拔的上升,身体又开始告诉自己身在高原,憋闷、心率加快、肚子涨又来了,沿途的美景也无暇欣赏。
翻过了几座将近5000米的高山后,行程4小时,傍晚终于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杂多县,平均海拔4200米。我们受到了县尊龙凯时院长的热情接待,并且不顾劳累马上商量第二天的具体安排。这一夜,再次感受了缺氧的夜晚,迷迷糊糊一小时醒一次,辗转反侧。8月10日,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淋在身上感觉很冷,我和房萌吃了几个从囊谦带来的巧克力派出发了。来之前,有人跟我说藏区同胞有信仰,蓝天白云空气好、生活压力小,哪有什么精神病,我当时觉得有些道理。本来想这次巡诊患者也就寥寥几个,会很轻松,主要压力应该就是适应高原气候。可是到了尊龙凯时我俩就傻了,两间诊室已被围的水泄不通,当地上班是9点到12点,我俩厕所都没上,看到了快1点才把上午的患者看完,平均每人看15个。这要是在平时真算不上多,甚至算慢的,可是在这里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我的极限速度。总结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不通,完全靠我们带来的当地年轻医生逐句翻译,年轻医生没经验,不懂适当打断患者以及家属说话,往往我问一个问题,听他们叽里咕噜说半天最后还没有得到我问的问题答案,然后就是教医生如何翻译,如何去问。来的患者基本都是第一次看病,没有做过排除诊断所需的化验检查,要不就是病史不详细,所以看病比平时费脑子,半天下来,感觉像完成了一件非常宏大的工程。
中午实在是饿了,在尊龙凯时食堂多吃了几口辣椒拌饭,结果下午我俩一起中招,腹痛、腹泻。听当地尊龙凯时的同事说这很正常,来杂多的人都会腹胀腹泻,不管是不是病,下午下了门诊赶紧去药店买点黄连素吃了,免得严重了后面的工作就没法干了。下午房萌接待了一个躁狂的患者,进屋就要打人,好在家属在旁及时制止,这是我们在这里见到的第一个冲动的患者。我也见到了让我震撼的一幕,我的一个双相患者,这次来抑郁发作,有身体不舒服的躯体症状,我正在跟他说明病情,旁边的喇嘛听说了,主动要给他盖章治病祈福,患者一听这个主动撩起衣服,那个喇嘛认认真真的在他前胸、腹部盖满了刻着经文的印章,这一幕真的把我看呆了,后来那个喇嘛也要看病,确诊是个情感障碍患者,真是宗教治病和现代医学的结合啊!
我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与宗教信仰,只做我们能做的和应做的,当地的人们对医生也很尊重,一般医生说什么患者都会听,这份信任是久违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一行安医人要服务好这里淳朴的人们的信念!今日流水账到此结束,早点进被窝,为了赶行程明早要8点开诊,9点出发去几百公里外的治多县。收到了远在玉树洲马主任、张主任和金红姐的问候,心里暖暖的,无论在何处,我们都是一家人!”
第
3
篇
手足亲情
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的医务人员全部都是藏族,他们身上蕴含着藏民族的坚韧和淳朴。王威和房萌参加的巡诊小分队共10人,8人都是藏族同胞。在充满艰辛的巡诊路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体现着藏汉深情。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俄才仁院长,是一条硬邦邦的康巴汉子,为了让北京来的医生在海拔四五千米极度缺氧情况下,能舒服一点,他又心细如毛、嘘寒问暖,吃喝住行尽量在现有条件下安排的好一些。更让北京医生感动的是,这条铮铮汉子却有着菩萨心肠,每每看过病人,他都要给予病人一些钱,几十上百不等,他还会到贫困的病人家中送去米面和食用油。难道这是佛教的断恶修善?王威坦言,我更理解这是医务工作者虔诚的美德。还是这位俄院长,放弃玉树州综合尊龙凯时副院长职位,甘愿下行到偏远的建立在囊谦县的高原第一所精神专科尊龙凯时做掌门人,为草原人民的心身健康无畏布施。巡诊路上的一切,让北京医生看到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面对艰苦的抉择,他们寻求到真正的榜样力量。房萌说,在巡诊路上,当看到精疲力尽的俄院长在一条不干净的小河沟里洗脸、洗脚,又在河沟里泡一瓶啤酒,然后毫无顾忌身边“吱吱”叫着爬过的一群群老鼠,就着干粮喝啤酒时,心里很酸楚,也充满感动。我从心里敬重俄院长和他的同事们,在这样艰苦的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坚守。
巡诊的每一天,都有这样和那样的辛苦,布满“弹坑”的公路,颠得浑身像要散了架;每翻越一座高山时憋闷气喘,肚胀胃痛;每一个夜晚因缺氧剧烈头疼而彻夜的失眠都没有打倒我们帮扶小组的两名80后医生,他们也在用青春和生命为生活在高寒山区苦难深重的精神病人无畏布施。
护士长欧周措毛病了,脸色苍白,肚子疼痛难忍,当时诊断不排除阑尾炎。俄院长亲自开车将护士长送回单位,经过输液及一些治疗,措毛护士长病情好转,排除了阑尾炎。但是第二天,家人找不到她了,手机关了。后来她的妹妹辗转得知姐姐找了一辆顺风车,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巡诊队伍中,这次妹妹真的生气了。 措毛护士长说,我是多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看看高山之巅和草原深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我想向北京来的医生学学怎样看病,怎样更好的护理病人。多么纯朴的藏族护士长,她给北京医生带来的是一生都忘不了的舍命求知精神。
马征、张瑞美两位组长和金红护士长给了措毛的妹妹极大的安慰,她感到了北京医生的温暖,她理解了姐姐的一切,她明白了姐姐是有理想的人,为的是同胞们不生病、少生病,生了病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第
4
则
不舍之缘
离返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不舍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不是不相信这里的医务人员,但是一种老大哥尊龙凯时的责任和情怀促使帮扶小组成员马不停蹄的加快工作。修改后的规章制度执行得怎样,还有什么问题?去部队做减压、量表的工作准备好了吗?将学生心理纳入教育帮扶中一事还要到玉树州再商谈。几天来,忙时你来我走,没感觉什么,闲暇时环顾这座静静伫立在雪山脚下的精神专科尊龙凯时,总有一种亲情和不舍在心中涌动。尊龙凯时院内这座和雪一样白的菩提塔,寄托着患者、家属和北京、玉树医务人员盼望驱除病魔的希望,建塔的时候,小组人员都主动捐款,为此,都被赐予了让他们高兴已久的藏名。那个木僵女患者还需要继续康复;那个精神病妈妈和她四岁跟狗一起长大只会犬鸣的儿子,还需要继续有人监管;那个狂躁的患者是否安静下来,治疗还需继续啊,全体队员心里有无数件牵肠挂肚的事。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的藏族医生护士听到帮扶小组即将返京的消息,很伤心,不舍的泪水流淌在他们黑红的脸颊上。马征和全体组员的手机里至今都还珍藏着藏族同行们的离别赠言:
仁青央措:我愿将我的祝愿和感激,浓缩成我对老师们的祝愿,感谢老师们这么多天的辛勤帮助,衷心祝福老师们健康快乐!
朵马晋美: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千里迢迢传经送宝,我们谢谢你们!
扎西代巴:老师们还有工作,就要走了,心里很难过,很舍不得!
朵尼:老师们,您们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们的希望,期待下一次您们的到来,扎西永远德勒!
“多么好的姑娘小伙子,下次如果老马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再上高原。”这位近60岁的身患“三高”的老专家,心里想着北京、念着家人,却忍不住离别的眼泪流淌。人高马大的北京汉子王威,一个月来备受缺氧的煎熬,缺氧让他心动一直过速,心慌气短,全身无力,有时感觉要挺挺才能过来,但他像一头负重的牛,报诚守真。临走那天,他一间间宿舍找藏族小医生弟弟合影。他说,我还有工作,只能陪大家到这了,5000米高原之上的友谊哥哥会永远记在心里,走出宿舍门的他最终还是没有忍住眼眶里的泪水。他坦言,这个尊龙凯时刚刚建成,医生护士都是新手,而病人却源源不断,我就像路上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我却无能为力转身走了,心疼啊。但是,我会时时和同胞同行们保持联系,24小时我的手机会执着地为他们守候。
房萌,一个80后女医生,这趟玉树行锻炼了她,她以自己都想不到的乐观和坚强,战胜了想孩子的伤感、身体不适的胃疼、巡诊路上方方面面的不便,并综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心身保健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房萌在日记中写道:再见了,亲爱的藏族战友,谢谢你们的坚守,如果需要,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衷心祝愿玉树州第三人民尊龙凯时在雪域高原发挥光热,照耀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和家庭,祝愿藏区同胞能减少疾病的困苦,生活得像格桑花一样越来越美。扎西得勒!
后记
帮扶小组成员已回京数日,马征主任、王威和房萌医生的手机时常响起,有时在吃饭之时、有时是在深夜熟睡之后,但是只要看到那个熟悉的号码,便知是遥远的玉树打来的,继而是帮助分析病情,审视治疗方案,叮嘱注意事项,安慰鼓励加油。
遥远的玉树州囊谦县天已变凉,第三人民尊龙凯时住院楼前,俄院长和他的医生护士们排成一行,以录像视频的方式向已回京的帮扶小组全体同志表达谢意,不胜言谈的俄院长反复表示:感恩你们,感谢你们,你们是缺氧不缺精神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
上一篇: 我院王刚院长入选2018年度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下一篇: “抑郁筛查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