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行医
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的日子里,全国的民众都在纪念、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期间我偶然的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随后又阅读了《抗日战争》的前2章。
每每说到中华民族,往往首先说到上下五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等等,但是面对现代的科技发展,往往每个国人又会想到新中国建立前的那段屈辱的现代史,而对目前自豪感影响深远的也是这段心酸扼腕的历史。
看过《抗日战争》中对这场战争的分析,首次清晰的了解了为什么日本这个民族要发动这场战争,也深刻的理解了百年屈辱不仅仅是帝国列强强加于那时的中国,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侵略,同时也在于那时的中国的富有。
明清以前,中国可以真正称为是个富强的国度,但是,随着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文艺复兴后的科技文明的发展,西方列强他们可能不富有,但是他们的军队、武器却长足发展,是的他们的侵略、国防都有了称霸世界的资本。所以,在看到了类似马可波罗等游学中国后写的虽有夸张,但却是他们眼中遍地黄金的中国时,他们看待中国的目光俨然会变为饥饿的人看待一块肥肉。而当日,中国的国防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在洋枪洋炮掩护着鸦片登陆在当时富饶的大陆时,发现这是类似于美洲、澳洲近乎一样的一块“没有被守护的肥肉”,或者是没有能力自守的肥肉。列强们的目的自然是将“肥肉”抢回家中,那么一场场的战争开始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战争赔款的白银如流水一样从当时封建王朝的国库中流出。不过百年,中国变成了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国度。
日本,这个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岛国,也同样受到的侵略,只因它不富有,受到的打击也没有那么惨重。相反的,受到了侵略的日本,反思了自己的落后,进行了变革,同时,通过他自己那套“变态(原谅我找不到更确切的词汇来形容)”的逻辑,在自己受侵犯之后转而去侵犯力弱的国家,而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原来的天朝上国,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眼中,就是这样的一个在任人宰割的国家。她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因为闭关锁国,仍处于封建统治,没有新的技术引进,自我的发展迟滞不前,正是他们侵略的最好的目标。书中提到一词,当我看到的时候,感觉就是对战前日本人最最恰当的形容,阴鸷贪婪。就是这样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垂涎欲滴。
也是在这本书中,我也首次看到了富强的反义词,贫弱。贫弱,就是在经历了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之后不断地赔款,划分殖民地甚至割地之后的中国的写照。面对贫弱的中国,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他们所说的“进入”中国的战争。他们说,这是进入,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家里,随意可以出这个门,进那个门,多么的可笑。但是,没有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意识到,或者尽管曾有过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并不详尽,而这次的阅读,让我顿觉醍醐灌顶,日本人对中国的虎视眈眈,由来已久,至少在150年前,就已经在部署规划了,难以想象。以准备攻不备,这便是二战时九一八至七七事变前的两军状态。更加具体的细节,同道们可以敬阅这本著作,我相信,定有收获。以上仅是我的拙知浅见。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最先进的科技,首先应用于武器的研发,武器自然是用于战争;战争意味着伤亡。我也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比较,即在现代化战争中,打死一个敌方的军人耗费的金钱比二战时翻了数百倍。相应的,同样最先进的科技,在用于武器之后便用于医疗,是不是很让人无语?先研究如何杀人,随后便是如何救人。救人正式医者的责任所在。生命所系,责任相托,为病家谋福利----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回响在耳边,在面对战争时,尤其是在面对发动战争的一方中,作为医者,我不能明白,不能理解,眼睁睁的看着没必要逝去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开时是否会矛盾,是否会纠结。我会的。战争制造了一个个的病患,这些病患明明没有任何的疾病,仅仅是因为战争便轻者受伤,重者丧生。
我无比的庆幸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读到中国近代史题材的书籍或者观看涉及同时期影视作品时,我总有相似的感叹,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现有的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发挥所谓的个人价值。没有和平,一切将成为空想。
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有机会去给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为他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相反的,战时是否还会有人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否还需要精神卫生工作者?这是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了,所以,和平,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不会随意丢掉,还保证了平民的梦想能够实现。
现在的医疗环境相较于若干年前确实变得恶劣了,但是,如果和战事比起来(虽然不具有可比性),总要有天壤之别的。而且,随着社会对医疗界所受“不白之冤”的关注,甚至有法律条文颁布开始支援义务人员,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换个角度,换个思路,试试看,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们尊龙凯时的明天也会更好。